• 用户名
  • 密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今天是:

宋继峰同志在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十七大精神读书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07-11-21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努力开创山东水利事业新局面

同志们: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厅党组组织召开这次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议,主要任务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头脑,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为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认真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在中国共产党前进道路上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党的十七大隆重热烈盛况空前。

  作为十七大代表,我亲身经历感受了十七大的盛况,这既是个人的光荣,也是全省水利系统的光荣,是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第一次以党代表身份置身人民大会堂参加党的最高会议时,确实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当亲耳聆听总书记面向新时期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时,确实感到振聋发聩,心明眼亮;当亲手投下神圣的一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确实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亲眼目睹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顺利产生时,确实感到我们党在日益成熟,我们国家在日益强大。在短短的七天会议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高屋建瓴”。总书记的报告对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进行了大气磅礴、精辟深刻的科学总结,以三个“永远铭记”,饱含深情地颂扬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丰功伟绩;报告旗帜鲜明、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报告通篇贯穿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成果,是我们党面向新时期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二是“民主开放”。整个大会的民主氛围非常浓厚,开放程度空前。十七大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选出了能够担当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打下了组织基础。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新当选4人,其中两人是50年代出生。这不是简单的人事更迭,而是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制度的成果。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进行了网上现场直播,令世界各国媒体和人民耳目一新。10月16日上午,我省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讨论,并向中外记者开放,法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三是“求真务实”。报告通篇贯穿着“求真务实”四个字,从十个方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成就,概括了“十个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八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直言不讳,闻者动容,使大家既看到了成绩,以便鼓舞士气再接再厉,也看到了问题,以便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四是“与时俱进”。报告中有许多新提法、新表述,充分展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内涵深刻;提出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架越来越清晰;将小康社会 “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增加了信息化;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为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将“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成为党关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自此“三个文明”扩展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五是“彰显民生”。翻开十七大报告,随处都可找到民生话题,遣词造句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懂,字里行间充溢着拳拳公仆心、深深爱民情。报告高扬民生主题,饱含民生情怀,彰显民本理念,充分显示了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

  (二)准确把握十七大精神实质。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在研读原著、把握精髓、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七个深刻领会”。一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旗帜指引前进方向,旗帜指引胜利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水利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高举旗帜,把握好解放思想这“一大法宝”,改革开放这一“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一“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让水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前进。二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到水利工作中去。三要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水利事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决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五要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水利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水利的支撑和保障。六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的重大部署,努力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在经济建设上,关键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在政治建设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建设法治国家,发展政治文明。在文化建设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提高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建设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从古至今,水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紧密相连。水利工作要找准定位,努力促进水利事业与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七要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握“一条主线”,即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要明确“一个目标”,即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突出“五大重点”,即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做到“四个一定要”,即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为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前段时间,我们迅速动员,及时部署,在全省水利行业拉开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序幕。下一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高潮,并不断引向深入、推向持久。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党组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抓好各个层面党员和干部职工的学习。充分发挥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用中心组学习成果推动机关和基层的学习。通过集中办班、专题研讨、辅导讲座、组织座谈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广度和深度。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实践的表率,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活动深入开展,以实际行动带动整个水利系统学习贯彻活动深入开展。二要突出重点,把握精髓。重点学习胡总书记的报告,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要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二次全委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全面领会省委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富民强省新跨越的重大部署。三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创新宣传手段,拓展宣传渠道,改进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通过《大众日报》、《中国水利报》、《山东水利》杂志、厅门户网站“山东水利网”等媒体,以及举行演讲比赛、文艺演唱会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大力宣传水利工作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新举措和新进展,大力宣传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在全系统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浓厚氛围。四要求真务实,学以致用。力戒不求甚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吃透精髓要义,把握科学内涵;力戒上热下冷,将十七大精神原汁原味、不折不扣地传达贯彻到水管单位、基层站所,使十七大精神在全省水利系统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力戒照本宣科,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一件件水利实事彰显十七大的精神内涵。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同推动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同加强水利行业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使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质入脑入心,转化为指导水利工作的思想武器,转化为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做好水利工作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深入学习和宣传,把全行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重大战略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要求上来,努力开创山东水利事业新局面。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准水利系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涉及水利工作的重要论述达九处之多,其中直接把“水”写进报告的有三处,这在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是没有过的。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指针。

  中央和省委要求通过学习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明确本部门本行业的奋斗目标,研究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全省各级水利部门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谋划水利建设、促进水利发展、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水利工作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新的起点上将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提出,是水利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治水思路质的飞跃。世纪之交,发生在1998年至2002年的五年连旱,2001年的东平湖大水、2003年的黄河东明滩区洪涝灾害和大汶河琵琶山坝等重大险情,平均每年2至3次的特大风暴潮袭击、特别是今年以来济南、大汶河流域、半岛地区几次极端天气事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这些都昭示着我省经济、社会、人口与水资源的矛盾日趋激烈,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水的问题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理论,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重大部署,水利部明确了新时期治水思路,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山东水利实际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厅党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客观需求,在认真分析我省基本水情、系统总结多年来治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新思路。这一思路表现在总体发展方向上,就是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发展定位上,由支撑和保障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向“促进人水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转变;在发展布局上,由建设孤立运行的区域性单项工程,向构筑联合运用的山东水网大框架转变;在发展方式上,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在发展手段上,由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社会水事管理并重转变。在可持续发展水利新思路指导下,我省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在现代化水网构建、防汛抗旱、村村通自来水、民营水利、节水型社会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科学引黄、独流入海河道治理、城市水利及生态水利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发展路子。这些新的治水理念和思路指导和丰富了治水新实践,开创了山东水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的治水实践充分表明:可持续发展水利,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坚持可持续发展水利,就是在水利行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一切水利工作置于可持续发展水利总体思路指导下,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

  任何理论和思路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可持续发展水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十七大报告把全党在认识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做了一次系统的提炼,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发。这一理论上的创新和升华,对于我们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水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省第九次党代会要求推动工作指导的重大转变,进一步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这对可持续发展水利提出了新要求。我省在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水资源保障能力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水资源制约难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破解,水环境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洪涝灾害仍是心腹之患;区域水利发展不平衡,城乡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没有彻底理顺,水利投融资渠道不宽,水利良性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等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丰富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科学内涵,不断用发展的办法努力破解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水利,不断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在刚刚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2007年年会以及部党组理论中心组读书班上,陈雷部长就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丰富内涵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在结合山东实际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各个领域,并不断探索完善这一治水思路,努力开创全省水利工作新局面。

  一要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在全省初步形成的水利工程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继续持之以恒地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全省工程水网和信息水网,这是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通过现代化水网体系实现对全省当地水以及长江、黄河、淮河等客水资源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地满足全省城乡社会的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这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基本要求。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本质特征。

  三要坚持人水和谐。注重给洪水出路,改变长期以来人水争地,无节制围垦河道、湖泊、湿地,城市建设侵占河道导致马路行洪等做法;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强化需水管理,加快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更加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这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核心理念。

  四要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根本方法。

  五要坚持改革创新。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事业发展与行业壮大相统一,推动水权水市场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促进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科技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水利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活力源泉。

  六要坚持现代化方向。用现代化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构筑安全的除害减灾体系、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和谐的水生态文明体系、有序的水公共管理体系、现代化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数字化的水利信息网络体系,有效解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明显进步,人人共享青山碧水。这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宏伟目标。

  (二)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治水战略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当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就是结合山东实际,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利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防洪减灾体系,保障防洪安全。我省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洪水高风险区域与人口高密度区域、经济财富集中区域相互重合,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有可能因一场洪水毁于一旦。这就要求防洪能力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洪安全需求。要在防洪抗灾的过程中,坚持给洪水以出路,通过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控制性枢纽调控、蓄滞洪区建设等工程措施,结合洪水风险管理、洪水预警预报、防洪调度指挥等非工程措施,构建较为完善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努力将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立完善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利用体系,保障供水安全。人民群众不能喝着污水奔小康,经济社会不可能在“水荒” 中求发展。这就要求通过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用水,为群众提供清洁卫生的饮用水;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为日益增长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城市和工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水供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建立健全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保障生态安全。“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社会不是小康社会。必须正确处理生态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的关系,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坚持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努力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是治水的基本目标。只有“三个安全”全部实现了,才能实现“人水和谐”这一更高目标,进而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要把“保障三个安全,促进人水和谐”作为山东治水总的战略目标,这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战略选择。

  把治水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落到实处,必须从战略上加快构筑山东水网。历经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南水北调东线和胶东输水干线为“T”字型调水大动脉、与各类水利工程共同构成的水网大框架已见雏形,长江水、黄河水与我省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即将变为现实。作为山东水网骨干框架的六大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实施、整体推进,带动全省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五千多座水库、七百多处灌区、数百处城市工业供水工程、上万座河道拦蓄工程及塘坝机井,在齐鲁大地上构建起一个个坚实的水网调蓄“节点”。三万多处农村自来水工程为千家万户送去干净水、放心水、幸福水。局域水网蓬勃发展,部分市县已实现了多库串联、水系互通、丰缺互济。目前全省各类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270多亿立方米,基本可以保证中等干旱年份的城乡供水安全。今年汛期全省大中型水库以及南四湖、东平湖通过联合调度调蓄洪水44.6亿立方米,济平干渠分洪5026万立方米,山东水网的巨大效益日益显现。

  当前,山东水网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面临着重要机遇和重大挑战。从机遇来看,作为山东水网骨干框架的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胶东地区引黄调水、治淮东调南下续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工程在我省城乡摆开了战场,正在大规模建设。省委、省政府把“水资源短缺问题”列为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要求“认真研究”、“努力破解”。尤其是山东水网大框架的规划完全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省委提出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格局。以胶济铁路为轴、半岛城市群和省会经济圈为主构成的横贯东西的“一体”,是我省的优化开发区,贯穿“一体”的“T”字型调水大动脉东西干线工程是调配水资源的重要基础设施,将为优化开发“一体”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作为“两翼”,是我省的重点开发区,与该区域内的局域水网建设相辅相成。黄河三角洲是黄泛平原区,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这一“翼”的最大瓶颈制约,科学引黄、建库蓄水是被实践所证明的科学发展必由之路,重点突破“北翼”势必为这一地区水利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鲁南经济带是我省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主战场,水资源相当丰沛,但洪涝灾害是这一“翼”振翅高飞的最大威胁,必须紧紧抓住加快发展“南翼”的机遇,扩大治淮的社会影响和效益,促进防洪和调水工程建设相完善配套。随着主体功能区、“一体两翼”规划和政策的出台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山东水网建设。有关市水利局以及厅有关处室、单位要增强敏锐性,组织精干人员研究相关措施,年底前拿出相应的对策,使水利发展与全省宏观发展格局相合拍。从挑战来看,新建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环节多、要求严、难度大,配套工程建设滞后影响水网效益发挥,特别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制约着工程进度。六大重点水利工程2007~2010年规划总投资298亿元,需地方配套116.8亿元,其中省级配套资金缺口20.1亿元,市县缺口更大,压力非常之大。从全局和战略上谋划全省水利发展布局,构筑山东水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加快水网构建步伐。再过五到十年,一个南北贯通、东西互济、蓄泄兼备、丰枯调剂、调配自如、运行高效的全省性现代化水网体系将横亘在齐鲁大地上。届时长江水、黄河水与我省当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世纪梦想将变为现实,当年“调江水润齐鲁大地,筑水网促科学发展”的美好憧憬将得以实现。

  (三)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本质要求,把解决涉水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治水为民、治水富民”,在解决涉水民生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效。防汛工作连年实现了标准内洪水水库不垮坝、骨干河道不决口,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基本可靠的保障。抗旱工作优先保证了群众生活用水。自2005年初全面启动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以来,到目前全省累计投入资金70.79亿元,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2551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4年底的42.6%提高到81.2%,提前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三年任务目标。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展顺利。去冬今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86.8亿元,创历史新高,开工各类工程50多万处,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大了蓄滞洪区、库区和黄河滩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帮扶冠县、援藏工作以及支持部分厅直单位加快发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水利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每一项水利工程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一项水利重大决策都牵动着千家万户。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入手,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五件实事。一是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首位。去冬今春发生的局部地区特大干旱,今年入夏以来发生的“7.18”、“8.17”特大暴雨洪水,给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呈频发趋势;小型水库、中小河流是防汛的最薄弱环节,城市和工矿企业防洪问题突出,尤其是防汛预案不落实,预报预警系统不完善,部分群众防灾意识淡薄,应急能力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旱涝灾害威胁地区的人口增加、财富增多,越来越淹不起,也越来越旱不起。要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与重点泄洪河道治理作为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件实事,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二是始终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任务。对剩余20%未通自来水的村庄(约1300多万农村人口)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尽快组织实施通自来水工程;对原有乡村自建的标准低、水质不达标的自来水工程,要改造升级;已通水工程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规范水价,确保水质,提高供水保障率,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农民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享受更美好的生活。三是确保把水库移民后扶政策落到实处。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兑现工作,着手开展未纳入扶持范围移民的情况调查和小型水库移民帮扶调查,逐步建立起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库区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库区移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农村水利建设。要继续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城乡水环境整治,修复水生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五是努力改善水利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着力为水利干部职工解难事、办实事,着力解决办公、医保、家庭、住房、就餐等实实在在的问题,为职工创造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水利职工与全省人民一样最大限度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部署,大力发展生态水利,不断促进人水和谐。

  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次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与升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风气,维护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建设生态文明赋予了水利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治水实践全过程,自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努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生态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

  厅党组历来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态水利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在全国推广。通过采取跨区域调水、回灌补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措施,有效防止了水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加剧。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探索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的小流域治理模式,4个市、12个县、105条小流域分别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示范县、示范小流域。大力建设集防洪供水、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水利生态景观工程,涌现出一大批“生态河道”、 “生态灌区”、“生态水库”和“生态小流域”、“清洁小流域”,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7处、省级水利风景区26处。注重水生态保护和修复,2002年实施了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避免了湖区生态遭受毁灭性破坏。在黄河入海口实施引灌淡水、围拦海水、退耕还林等措施,新增湿地面积5000多公顷,黄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系统。加强节水减排,全省城乡用水总量连续四年保持零增长,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水。制定出台了全省水功能区规划,为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提供了依据。

  今年5月无锡太湖水域爆发蓝藻,6月宜昌锰业矿渣污染清江,7月长春重要水源新立诚水库突发蓝藻,这一系列水污染事件警醒我们,治理修复水生态、保护水环境任务十分艰巨。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阶段,这个阶段正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加大的时期。据最新监测资料,全省Ⅴ类水和劣Ⅴ类水质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2%,水库、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不足40%。全省仍有水土流失面积2.2万平方公里,海咸水入侵面积1653平方公里,150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指出,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已经超支1/3,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污染的水源是人类致病、致死的最大单一原因。环境污染的代价是沉重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发展代价越来越大。十七大报告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给我们发出一个重要信号: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将得到更加严厉的遏制。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实现人水和谐为目标,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内容,以小流域治理和水利风景区建设为重要载体,不断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努力构建节水防污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水资源合理调度为重点,保障生态用水。加强区域调水、回灌补源等工程建设,合理制定水量分配方案,保证足够的生态用水,维护河流、湖泊、湿地健康生命。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要以健全节水机制为重点,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水价管理,坚决防止中间环节层层加码,实行水价听证会制度,做到水价公开透明。要以水利风景区建设为重点,搞好景观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河道、水库、泉水、湿地等水利风景资源,按照“多资源利用、多类型发展、多功能开发”的原则,建设覆盖全省主要河流、湖泊和大型水利工程的水利风景区网络。新建改建工程要与水利风景区建设一道规划、一道验收,做到“建设一处工程,形成一道风景,保护一片生态,美化一片环境”。要以加强水质监测为重点,促进水污染防治。严格江河、湖泊排污口的审批与管理,加强排查,对重点排污口进行集中连续监测。严格落实全省水功能区区划,搞好对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监测,定期发布监测公告。要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搞好小流域内山水田林路村的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活动,保水拦沙,美化国土,再造秀美山川。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倡导人与水和谐相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每一滴水的良好风尚,营造尊重水、珍惜水、善待水的良好氛围,使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促进水文明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五)紧紧围绕“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突出抓好水利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全文,成为报告最鲜明的特征。近年来,全省水利系统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取得了显著成果。水利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山东实际。水利市场化运作机制初步建立,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改善,在全国率先提出并不断深化完善民营水利发展路子。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水利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水价改革不断推进,水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正是在这些涉及水利发展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成果的不断推动下,我省水利事业才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创新是水利各项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今天山东水利发展的大好局面。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省水利改革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权威高效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彻底理顺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已滞后全国,规范有序的水市场运行机制尚未根本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水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加快步伐。全省水利系统要进一步认清加强水利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拓展水利改革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改革的办法解决水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水利事业的科学发展。一要增强改革创新的勇气。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一往无前、坚定不移地推动水利改革创新。二要把握好改革创新的重大原则。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的目的和方向,一切以有利于水利事业发展为标准。三要把握改革创新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要主攻难点,突出水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确保今年底基本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要突出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在事业单位类别划定基础上,制定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具体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改革公务员工资、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要突出水权制度改革,在搞好重要河流水量分配的基础上,明晰初始水权分配,规范水权交易,完善水资源宏观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逐步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同时要高度重视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等过程中的水权分配问题,积极反映我省情况,切实争取好、维护好我省利益。要突出水利工作领域的创新,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大力拓展生态水利发展空间;适应城市化进程的新要求,大力发展城市水利。要突出水利科技创新,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城乡供水事业作为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强化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积极参与供水市场竞争,按照市场化取向盘活优质水利资产,确保水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增强水利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全面推进水利民主法制建设,强化行业权属管理。

  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政府是依法行政的基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用法律和制度规范涉水行为,调节水事关系,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依法治水管水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省水利法制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无论立法数量质量还是政策调研成果水平,无论社会水法宣传还是行业普法教育,无论综合执法试点还是行政规费征管,无论执法装备武装还是执法人员培训,无论行政许可审批还是行政复议应诉,都取得重大进展。“三令一决定一办法”的出台轰动全国,反响强烈,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水政监察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行,成效显著;水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引领全国,31个试点单位成功实践;政务公开工作全面推进,行政许可相对集中,服务大厅规范运作。水法宣传直接受教育者达1.8亿人次,培训水政监察人员1.5万人次,装备执法车辆199部,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8万起,调处水事纠纷20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水事秩序明显好转。

  但与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相比,水利法制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体制上、机制上和制度上深层次矛盾凸显,权属管理不到位、不作为、难作为问题并存,水资源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仍然受到体制性约束;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事权划分不清,利益机制尚未形成;地方行政干预比较突出,行政规费征收难度越来越大;行政执法力量相对分散,重行政许可轻监督检查比较突出,河道行洪障碍、乱采滥挖砂石、污水无序排放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行政执法仍有“盲点”;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执法装备水平亟待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全面推进水利民主法制建设,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水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强化权属管理意识,严格行政许可,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要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将立法重点放在《山东省〈水法〉实施办法》的全面配套上,调整法律关系,合理划分事权,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水利政策研究,围绕重大法律法规调整、产业发展政策等进行超前研究,为科学依法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积极探索建立水利综合执法新体制、新机制,构筑起覆盖全省、保障有力的综合执法网络,为可持续发展水利保驾护航。

  全面推进水利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水和民主管水的统一,充分发挥水利干部职工及广大基层群众依法参与管理涉水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群策群力,形成治水合力。要适应形势变化和要求,进一步提高水利民主决策水平,健全决策程序,完善各项决策制度,确保每一项水利决策依民生、从民愿、合民意。要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涉水事务的范围,丰富民主管水形式,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等群众合作组织的作用,在水利工作各个层次和领域最大程度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深入开展水利政务公开工作,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在全社会树立水利良好作风和形象,进一步增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七)紧紧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加强水利系统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促进和谐行业建设,为水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近年来,全省水利系统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作风建设年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全系统目前已涌现出国家级文明单位6个,省部级文明单位41个,省厅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机关,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突破,在我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的工程合同与廉政合同同签制度开全国之先河,得到水利部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有力地保证了各项水利任务的完成,推动了全省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对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水利实际,以事业统一思想,以发展凝聚力量,以实干树立形象,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障。

  一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头脑。要按照中央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全省水利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水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二要继续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治水水平。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水利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中央新时期治水思路,促进水利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系统党的建设,使各项水利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三要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着力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努力把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四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使广大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五要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深入推进干部人事管理、水利行政审批、水利资金管理、水利工程建设招投标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项目建设管理、关键岗位的监督。要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大力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推动水利行业风气进一步改善。厅机关要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两好一高”机关创建活动,切实发挥在全省水利系统的表率带头作用。

  六要加强水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和谐文明行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水利行业来讲,落实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就要积极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全面推进水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创造以水为主题的非物质财富,增强水利发展的软实力,为可持续发展水利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我省水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水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还没有完全破题,一大批水文化作品缺乏系统地整理。明年要通过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水文化建设年”活动,努力把水文化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尽快形成水利行业文化品牌。要按照“巩固、延伸、提高、辐射”的总体思路,继续深入开展不同层次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单位为载体,积极创建和谐文明水利行业,树立水利行业良好形象,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各项水利工作

  目前,离年终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各处室、各单位要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认真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查摆存在的差距,扎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切实抓好省委、省政府向全社会承诺的村村通自来水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两件实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要组织好考核验收,积极筹备好明年春天的总结表彰大会,制定出台《山东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规范工程管理和水价管理,研究制定下一步实施意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要督促指导各地及时足额发放移民后扶资金,切实做好移民培训和信访工作,启动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和小型水库移民帮扶工作,拓宽帮扶渠道,加大库区综合帮扶力度。二是做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尽早成立规划修编组织机构,落实规划修编经费,根据水利部和流域机构规划修编大纲和任务书,着手编制我省流域综合规划工作方案,深入扎实地全面开展规划修编工作。三是如期完成重点水利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要倒排工期,加快进度。要加强组织协调,尽快成立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机构,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优化施工环境,努力破解影响工程建设的突出问题。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施工管理和资金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四是尽快启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重点泄洪河道治理工程。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381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1条中型及重点小型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201条小型重要泄洪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今冬明春至明年汛前,要先期加固800座头顶险库,优先治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保护城市乡村、工矿企业、交通干线等重要目标的泄洪河道。近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五是加强以小型水源工程和乡村水网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冬明春计划新打机井4万眼,新修蓄水工程1.5万处,增加蓄水能力3.5亿立方米。开展以水系联网、河网清挖、设施配套、改善水质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水网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农业节水改造,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是加快水管体制改革步伐。落实全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精神,坚定国家和省制定的目标不动摇,确保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七是认真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成就和经验,研究提出今后五年及明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安排。有关处室和单位要紧密联系省情、水情,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利发展具体目标和指标。

  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山东水利已经搭起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发展的大框架;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山东水利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不断谱写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新篇章,为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 山水

网站简介 | 网站法律声明 | 网站大事记

主办单位:山东水利厅 承办单位:山东省水利信息中心

网络维护电话:0531-66572192 电子邮箱:sdslxc@shandong.cn

鲁ICP备05043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