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今天是:

借翼翱翔创新高地“智”汇力量

发布时间: 2017-10-20

  在供排水水质监测及净化处理行业活跃着一支精干的少壮“轻骑兵”——山东省(济南)供排水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说他们“少壮”,主要因为这支队伍从组建到现在只有短短的10年时间,却以每年十几万监测数据和十余项课题研究,为市民饮水安全和政府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先后完成了60余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省市各类科研项目成果,屡屡站上国内同类研究领域的领先舞台,成为全国供排水行业的排头兵…… 

  作为全国首家政府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监测研究和行业监管机构,如何在供排水监测一张“白纸”上更好地绘就保障安全饮水民生蓝图?在中心主任贾瑞宝看来,首要的任务是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于人才培养。借助省市引智计划,中心探索建立了多层次人才凝聚培养平台,已砺得满园梅花香,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引智聚力打造人才高地 

  “保驾泉城水环境尤其是饮用水安全,需要科技、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其中引进高精端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助推剂”。作为全国首家供排水水质监测研究机构,中心先后搭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泰山学者”岗位等人才凝聚培养平台,先后聘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研究员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圭白教授、火箭军工程大学侯立安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武强教授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加入饮用水安全创新团队,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统筹开展人才培养、业务指导和联合攻关,构建了“特聘专家、科研骨干、青年学术带头人”三位一体的专攻水质监测和净化处理的人才梯队。

 

  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基于项目、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三基”培养模式,将学以致用、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贯穿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注重高层次深度融合,先后组建 “山东-安大略饮用水深度处理UV-AOP研究中心”、“中国山东-新加坡PUB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中心” 等4个国际协同创新团队;承办省、市外专局“引智引才”示范推广及讲座项目、市科协“海智项目”等人才培育项目及各类国际大型学术会议10余次,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团队素质。 

  “活跃”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团队自主创新真正“动起来”。聚焦行业需求,自2008年以来,借助国家“水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建设了“饮用水安全保障”综合研发验证基地,针对黄河下游地区及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水质污染特征,攻克了水质检测与净化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水质风险评估、特征污染物控制、水处理工艺技术、监测预警网络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提升了全省供水行业的科技和技术装备水平。中心领导贾瑞宝博士、孙韶华研究员等水处理界中青年专家,王明泉、宋武昌、马中雨等20余名青年后备人才都有了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领域,1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2017年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计划,1人获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先后有多人次荣获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平台2:带徒传艺培育监测工匠 

  工匠精神不仅是要提高精准实验、创新科研的水平,更是一种科研精英的传帮带精神,中心采用“师徒制”培养模式,成立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贾瑞宝博士命名的实验室。在日复一日的科技攻关中,贾瑞宝、孙韶华等中青年技术领军人物时刻为科研人员梯队建设煞费苦心。无论是实验室攻关还是现场演练,他们总是冲在前面,与同志们一起攻坚克难;突破科研难题时,他们也总是也总是反复进行讲解,并手把手、孜孜不倦,不仅让大家学会,还让其共同参与科技研发,为培养新的监测工匠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尽可能多的人,才能把个人能力放大成一个团队的力量”。随着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的迅速成长,传帮带精神如今呈现出几何状扩展,2017年年初成立了由王明泉、宋武昌、马中雨三位博士领衔的水质科学、水处理、监测预警研究所,他们像自己的“师傅”那样,工作认真负责,干事总要冲在前面,常常陪着自己的“徒弟”一起加班,一起分析典型事件的内在,一起在基层调研中发现问题,一起在日常瓶瓶罐罐中解决问题。 

  水质监测和净化处理从事的是应用领域的研究,研究方式、路径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通过制度建设,中心营造了宽容失败的研究氛围,他们要求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着眼长远,能耐得住寂寞;他们尊重年轻人的灵感迸发,鼓励年轻人自由畅想、大胆假设;他们将“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又将“小创新”凝聚成“大成果”,既强调了个人作用又促进了协同攻关,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高。10年来,团队不仅顺利完成国家“水专项”科技攻关及示范建设任务,同时围绕“服务行业”,团队研究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特点的水质检测方法标准化体系,有效解决了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现行标准方法与先进检测设备不适配的技术难点,显著提高了水质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他们的研究成果先后支撑了4部住建部行业标准、12部山东省地方标准和5部住建厅规范性文件的发布实施;取得国家专利27项,出版专著3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 

  平台3:校企联合瞄准行业需求 

  “对接需求、服务民生;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中心创新团队牢记的宗旨和努力的方向。常年奔波在行业一线,他们深刻体会到基层单位对于中高级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及典型事件应急性处置对于基层单位技术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深刻认识到更好地“服务企业”不仅是技术帮扶,更重要的是智力输出。中心采用“体验式”培养模式,进一步延伸多层次人才培养凝聚平台触角。一是利用自身技术、科研优势,联合40余家高校院所、供排水企业、设备材料厂家共500余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广泛开展基层调研,瞄准行业需求,在中高级技术人员培养、技术推广、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二是先后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与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联合建立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定期输送的具有“实战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深受同行业青睐。三是服务政府需求,持续开展全省供排水行业水质化验员培训工作,现已举办全省供排水化验员培训及水专项成果推广应用专项培训班等50余期,为省内外供排水企业培养中高级化验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500余人。 

  有付出必有回报,“反哺”效应在这几年越来越显现。如今,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已成长为各基层单位的技术骨干,他们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能分类整理反馈给中心,这样科研人员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开展应急性创新研究。10年来,中心共为全省各地市38个基层水厂提供了500余次的技术援助及科技支持;“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核心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源水质提升、水厂提标改造及供水网水质保障中,惠及全省1600万居民饮水安全。 

  谈及今后人才培养规划,贾瑞宝坦言要保持人才辈出。下一步,将充分运用现已建立的导师制、师徒制及体验式培养模式,努力为人才成长营造创新的土壤和环境,最大限度地呵护各类人才追求科学创新的内在兴趣和热情;并将人才平台与 “水专项”、“科技惠民”等国家重大项目研发平台有机融合,围绕“提升城镇饮用水品质、服务城乡水质一体化、保障城镇水环境安全”等方面深钻细研,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为构建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城市水生态系统贡献力量。

  许斌

信息来源: 山东省(济南)供排水监测中心 | 责任编辑: 山水

网站简介 | 网站法律声明 | 网站大事记

主办单位:山东水利厅 承办单位:山东省水利信息中心

网络维护电话:0531-66572192 电子邮箱:sdslxc@shandong.cn

鲁ICP备05043197号